被稱為“工業維生素”的鎳,差點在期貨市場上成了青山控股的“毒藥”。 雖然青山控股稱已經調配到充足現貨進行交割,但對于青山控股是如何籌集到充足現貨的,目前市場說法并不一致。不論真相如何,隨著青山控股籌足現貨,此次危機有望解除。 風起之處,在鎳這條產業鏈上除青山控股和嘉能可之外,還有多少“玩家”? 誰在產鎳? 中國是全球最大鎳消費國,鎳消費量占全球50%以上。但我國鎳儲量和鎳產量相對匱乏。國聯證券一份研報稱,中國鎳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86%,需要大量從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或地區進口鎳礦。 從全球范圍來看,近年鎳產量最高的三個國家是印尼、菲律賓和俄羅斯。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,2020年,印尼鎳產量為76萬噸,占全球總產量250萬噸的30.4%;菲律賓鎳產量32萬噸,占比12.8%;俄羅斯鎳產量28萬噸,占比11.2%。 我國鎳消費量全球最高,卻沒有與之匹配的產量。以2020年為例,我國當年的鎳產量為12萬噸,占全球總產量的比例還不到5%,只能通過“買買買”來解決這種供需的不平衡。 不過可以看到,各國的鎳產量也并不完全取決于自身的鎳儲量。如菲律賓,已探明鎳儲量為480萬噸,僅排全球第六,但2019年和2020年鎳產量卻都超過了32萬噸,排到全球第二。 再比如澳大利亞,明明鎳儲量高達2000萬噸,只比全球鎳資源最豐富的印尼少了5%左右,可它2019年、2020年的平均鎳產量卻比印尼少了約80%。 產量和儲量不匹配背后,則是各國鎳資源開采難度、鎳礦投產進度、開采工藝水平及相關政策等的不同。 雖然都叫鎳礦,卻也有種類之分,主要分紅土鎳礦和硫化鎳礦兩類。在全球陸地已探明鎳礦儲量中,有60%的鎳都是以紅土鎳礦的形式存在,像印尼、菲律賓、新喀里多尼亞(法屬)、古巴等國家或地區的鎳礦主要就是紅土鎳礦。剩下40%則以硫化鎳礦形式存在,主要分布在俄羅斯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和中國等地。 一位業內人士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:“鎳資源方面,目前高品位硫化鎳礦基本已經開采完了,現在只剩下開采難度很大的紅土鎳礦! 所以說這輪“妖鎳”風起,和全球鎳資源的分布及各國鎳礦品位高低有著一定關聯。 誰在造鎳? 常言道,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人。這次的風波,也和青山控股對鎳資源的布局有關。正是因為手里有鎳,且掌握著比普通投資者更為豐富的一手行業信息,具有用自身技術影響鎳價的實力,青山控股才會出于套期保值等目的,在LME開鎳的空單。
[1] [2] [3]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