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煤炭行業加速推進信息化、智能化建設,這個曾經被貼上“傻大黑粗”標簽的行業,已經建成了100多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,實現了地面一鍵啟動、井下有人巡視、無人值守。當前,我國煤炭企業處于從勞動密集型向人才、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階段,煤炭智能開采能夠極大提高勞動生產率,減少井下現場作業人員。相關規劃明確,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100個初級智能化示范煤礦,2025年全部大型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在兗州煤業鄂爾多斯能化轉龍灣煤礦,記者乘坐皮卡,沿著斜巷下行1500米左右,來到轉龍灣23302工作面。在這里,智能化工作面正在開采。 轉龍灣礦副總經理劉萬倉告訴記者,這個智能化工作面實現了全作業循環自動化,每班可減少操作工人5人,最高日產量達3.78萬噸,最高月產量90.13萬噸,具備了年產1000萬噸的水平。 智能開采是大勢所趨 “過去我國依靠資金、人力、物力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傳統煤炭生產方式不可持續。粗放的生產方式不僅造成人力資源極大浪費,而且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!敝袊禾抗I協會副會長劉峰說,加快推進煤炭生產方式變革,集約、高效、經濟地開采煤炭資源,以最合理的資源擾動和勞動消耗保障能源需求,已成為煤炭革命的最緊迫要求。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、品種齊全、分布廣泛,但與先進產煤國家相比,煤田地質構造復雜,自然災害多,資源開發基礎理論研究滯后,安全高效綠色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化利用關鍵技術亟待突破,煤炭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。 “煤炭智能開采是新一代采礦業技術競爭的核心!痹诓痪们罢匍_的全國煤礦薄煤層智能開采現場推進會上,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,煤炭智能開采可以充分發揮煤礦全要素生產作用,實現效率變革,促進煤炭行業由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;可以帶動建立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模式等突出優勢,增強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;可以推動煤炭開采向清潔生產方向轉變,有助于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。 在劉峰看來,煤炭智能開采正是采用先進的技術與裝備,實現生產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,從而達到生產過程的低消耗、低排放和低擾動,有力推動我國能源供給革命。
[1] [2] [3] [4] 下一頁 |